研究中国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近2亿人。确诊病人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2.6亿,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主要死亡杀手,全国每年死亡总数约为 103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我国总死亡的比例 85%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陈竺用 “井喷”描述了中国慢性病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如今,这种严峻形势日益突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将成为中国整体发展的巨大无形负担和最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
在美国,健康管理行业蓬勃发展。然而,中国的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缓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它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美健康产业的发展模式,观察中国健康管理产业的运行规律。
一、中美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一)美国健康管理发展模式-三方受益模式
健康管理公司是受保险公司委托对被保险人进行健康管理的配角,以减少保险公司的医疗费用。在这种三方效益模式(图17)中,健康管理保险公司减少支出,健康管理公司分配收入减少医疗支出,被动参与健康改善。三方效益模式促进了美国健康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健康管理公司与保护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健康管理公司可以选择无经济的最佳改进计划,如饮食、运动、戒烟、葡萄酒限制等简单方式,可以获得健康水平的大规模提升。
(二)中国健康管理发展模式-简单市场模式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健康管理行业独立于各个行业,成为市场主角。主要客户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直接面对个人和单位客户,获得收入。对于单位客户,其价值模型(图18)与美国相同,通过减少医疗费用获得收入(由于医疗保险的普及,单位客户越来越少)。与美国不同,中国主流的健康管理市场是个人客户市场,服务模式是简单的市场模式;健康管理公司不受雇于医疗保险和单位(健康管理费用不包括在医疗保险中),而是通过健康改善获得收入,其服务产品首先强调经济,否则健康管理公司无法生存,其次是健康管理效果——健康改善,降低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我国卫生管理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如下:
1、社会医疗保险缺乏产业发展的核心来源,导致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注定要为高端人群服务。
2、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普及,单位市场将逐渐萎缩。
3、在个人健康管理市场上,可管理的内容有限,没有美国健康管理公司的广泛功能:
(1)健康管理只能涉及生活方式干预和疾病管理;
(2)长期健康管理需求受到抑制:个人缺乏长期健康管理质量评价能力,依靠知识和信念坚持;能做到这一点的是高知识、高素质的阶层;医疗保险尚未介入。目前尚不确定长期健康管理支出和医疗费用下降是否会产生积极的效益。我们必须面对重健康而不是成本的富裕阶层;健康管理公司主要关注经济性,没有热情指导个人以最小投资实现健康改善的最大效益。
4、短期服务——
,发展良好。体检行业因其效用明确、成本明确而受到青睐;体检行业是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共同需求;体检行业利用检查结果向后延伸,对健康评估和改进提出建议。
二是促进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因素和目标市场
(一)促进因素
陈竺部长以 “井喷”慢性病爆发的特点:如果慢性病问题处理不当,将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隐性负担和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政府最迫切需要预防和管理慢性病。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险可能会干预健康管理行业(商业健康保险已经切入)。
我国医疗保险是健康管理行业最成熟、规模最大的潜在客户。理论上,医疗保险中包含的健康管理费用将有利于医疗服务费用的大幅下降。在发展趋势上,沈阳已将体检纳入医疗保险,北京也在研究将体检纳入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干预健康管理行业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医疗保险的干预将是我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开始。届时,医疗保险指定的健康管理公司和医院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健康管理项目。目前,一些商业健康保险正在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结合速度将越来越快。
(二)目标市场
1、最现实、最有潜力的市场——区域财政。区域政府承担大量员工和事业单位的医疗费用,有动力聘请健康管理公司,降低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建立三方收入发展模式,即结合中国三中全会精神实施服务采购。
2、国际跨国企业。国际跨国企业具有成熟的健康管理意识和消费能力。企业委托也可以构建三方受益的健康管理模式,但国际跨国企业也需要国际水平的健康管理服务(
这个群体很难实施保健)。
3、成本不敏感的健康追求者——高端人群。成功人士有消费能力,追求高健康。同时,该群体需要深度教育才能接受健康管理的概念,因此是健康管理公司的高质量客户。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提供高端人群认可的医生资源、技术设备和服务。现在,一些合格的健康管理公司可以将高端人群定位为目标客户。
4、竞争但不确定的体检市场。体检市场个人需求和单位需求,以及未来可能的保险需求,但具有竞争力和不确定性:一是国内外企业、医院本身分割和占领体检市场,开始扩大,慈明健康管理集团实施IPO,竞争模式逐渐巩固,进入障碍;第二,如果医疗保险干预,但不能确定公立和私立医院有相同的政策,有可能彻底打破现有格局,导致行业洗牌。
5、合作伙伴-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整合健康管理平台,共同分享健康管理成果。
6、衰落的市场——大型企业集团。承担医疗费用的大型企业集团构建了三方受益的健康管理模式。但随着国家医疗保险的推进,市场逐渐消失。
7、大众市场成本敏感。面向大众市场,开发短期效益明显、效用可量化的低端服务项目。例如:健康管理教育、健康管理教育对于消费能力有限的普通人,通过半公益、半有偿的健康管理教育,使他们具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低成本或“”成本(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睡眠、心理改善等)获得大部分健康管理收入。).
三、中国健康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
除体检行业外,我国卫生管理公司均发展平平。其主要模式为:
(一)体检主导型
体检是卫生服务领域最成熟的市场,也是客户接受度最高的卫生服务品种:客户基础大,利润高,现金流稳定,进入者多。为了建立竞争优势,一些体检中心进一步向后延伸,完善健康管理。
(二)中药调理型
健康管理的特点是对疾病的前瞻性和预防性,但与西医相比,亚健康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位的概念。然而,中医可以很好地解释亚健康的形成和发展,并迅速提供解决方案。中医有大量的支持者和深厚的市场基础。但中医是一门经验学科,不能定量标注,对人力资源要求高。它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探索才能进行健康管理。
(三)资源整合型
为了生存和发展,卫生管理公司充分利用和整合当地资源。1、绿色通道:与主要医院和医院的专家合作,方便会员就医,包括医疗预约、专家预约、优先住院和优先手术;2、进一步整合三甲医院稀缺人力资源和高端仪器设备,连锁加盟,为私人诊所和中小医院提供检查、检查和咨询服务,改善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自我服务型
根据大集团的需求,前身为类似的医务室。为了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员工素质,提高生产率,大集团将医务室改为健康管理公司。依托集团解决生存问题,借助集团无形资产拓展市场。
(五)技术服务型
从宏观需求出发,从技术研发出发,为健康管理公司和体检机构提供一些标准化的服务工具或服务。软件、电子商务、医疗器械开始介入这一服务模式。如标准化体检报告、体检过程控制和数据电子化、医疗指导登记、慢性病评估、心理质量评估、亚健康评估、体育处方、疾病在线或无线管理等服务。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该服务可以标准化和网络化。
(六)私人医生型(俱乐部、俱乐部)
目标客户锁定成功人士,广泛整合医疗资源,特别是稀缺医生资源,通过精细服务赢得市场,利用各种增值服务获得商业利润。为工作繁忙、亚健康、高危人群提供高端健康服务,帮助预防疾病,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对慢性病会员,注重疾病管理,提高生活质量。聘请医学专家提供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国际医疗服务。这是大多数健康管理公司的路径。由于私人医生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的稀缺限制了其经营规模和服务数量,因此连锁特许经营或特许经营形式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