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使用条款》

电梯物联网的现状及未来

2023.04.06



  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一路艰辛走来,由于物联网产业的碎片化和复杂化,长久以来,我们都没有找到很好的突破口。而电梯作为事关民生、事关安全,同时也是规模化的工业产品,在中国以每年15%的增长率在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国的电梯保有量突破600万部,预计在未来五年将突破1000万部的规模!


  这样高速成长的市场,急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所以电梯物联网从一开始就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也进行了若干年的艰苦卓绝的试点探索,人们试图找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能改变传统。


  当前,电梯物联网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梯生产厂家自行建设


  部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品牌电梯厂商,在电梯出厂前或者后期厂家维保模式下,自行建设了电梯物联网系统,服务企业自有电梯的全流程管理。


  比如:上海三菱的“智能电梯”项目,2015年即有4万台接入物联网的智慧电梯投入使用;迅达电梯在电梯中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用于监控电梯运行状态,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使用移动端APP即可开展高效的深度维护和检测;申龙电梯的电子远程管家,采用了“采集系统+云服务器+客户端”的技术架构,对电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康力电梯的安全管理云平台,通过在机房或轿厢加装信号采集传输装置,时刻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可以把电梯故障信息同步发送到云平台、政府监控平台、物业管理平台、维保公司管理平台等相关各方,使电梯故障发生率降低了85%,故障处理效率提高78%以上。


  2、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建设


  电梯物联网的建设大潮,吸引了以技术、网络、设备为核心驱动力的系统集成商参与其中,这些企业或者以技术开发为主,或者以硬件优势取胜,或者掌握核心网络资源。第三方系统集成商的出现,使得厂商自建平台各自不相往来的信息隔离状况发生了改变,加快了整个行业和市场的交流融合。


  电信运营商掌握核心网络资源,利用网络优势和品牌认知度也在电梯物联网领域开始发力,如:中国移动准备以“电梯物联网云保平台”切入这个领域。在上海、杭州等很多城市都是电信运营商介入电梯物联网项目的系统集成,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方案,均有参与的优势。


  3、政府主导建设


  在国家物联网发展政策的支持鼓励下,许多城市尝试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出台政策,投入财政资金,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本地电梯物联网建设。如:北京市的“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项目,就成立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物联网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先后有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东城区政府、科技部、北京各区政府等投入了巨额资金;洛阳市2011年成立了多个局委参加的洛阳市特种设备远程监控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辖区内已注册登记的在用电梯和新安装的电梯要全部安装电梯远程监控终端设备,建立全市电梯远程监控平台;常州市质监局牵头建设的“常州市电梯安全物联网安民工程”列入了2018年常州市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无锡市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大应用项目之一的“无锡市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项目”于2018年通过验收,并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市场化模式,逐步推进应用;


  面临的困境


  上述几种模式各自有优势的方面,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不够,缺乏后续发展动力


  一方面由于物联网技术发展变化迅速,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巨大,一次性财政资金不可能满足电梯物联网的长远发展,更无法应对后期巨大的系统运营维护压力,电梯物联网项目资金问题在全国普通存在。据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网站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市2011年《电梯运行安全监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东城区建设2000台电梯物联网应用试点,项目财政资金总投资2590万元,以此概算一部电梯平均投入逾万元,以北京当前22万部电梯计算,至少需要投入22亿资金,这还不包括后期运营维护费用。沈阳市早在2009年就在电梯应急救援方面推广使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也因资金等问题,未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公益项目,参与企业在整个项目建设中的话语权、参与度严重不足,造成开发内容频繁调整、资金支付不及时等,使项目进展缓慢,建设周期漫长,后续发展动力明显不足,甚至成为半拉子工程。


  2、系统平台不统一、不兼容


  无论是厂商自建平台,还是政府、企业建设的电梯物联网平台,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数据接口、传输协议、数据标准各不相同。造成了现有系统平台之间信息数据不统一,不能或不愿互联互通。而各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随意在电梯或者轿厢中加装没有统一标准的各种信息采集装置,还可能给电梯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3、赢利模式不明朗


  电梯物联网除了政府主导的公益性项目以外,其他由企业建设的项目目前还主要处于设备、资金、人员投入阶段,赢利点大多限于广告投放,与巨额硬件设备和日常维护运营投入相比,少量的广告收入根本无法支撑项目继续进展。其他如产业联盟、大数据开发利用等赢利模式刚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与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可以说整个行业总体处于亏损状态。而对于少量电梯物联网硬件提供商或者网络运营商来说,依靠技术领先的设备和网络基础资源优势,尚可能在电梯物联网产业链的底层实现赢利或保持收益平衡。


  4、数据的归属与安全存在问题


  数据的归属与安全是电梯物联网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政府和电梯生产企业自建平台产生的数据归建设方所有不存在争议,但第三方系统集成商平台汇集的数据归属则存在一定争议。一般来说,在电梯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数据将成为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得数据者可以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因此任何项目建设,必须首先明确数据的归属与利益的分配,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各方还无法达成共识或形成通用模式。当然,数据的安全也必不可少,无论哪个主体建设电梯物联网项目,都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与存储,具备容灾能力,平台防护强壮,数据不可窃取。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方向


  1、标准引领与支撑


  电梯品牌众多、类型众多,电梯物联网设备更是千差万别,信息平台也各不相同,数据采集更是百花齐放,因此,对电梯物联网行业来说统一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准的制订,不管是政府主导的国标,还是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主导的行标、团标,都必须站在保护整个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共赢发展的立场。其中政府监管部门的导向尤为重要,一定要明确电梯物联网标准的制订规划,要加强不同标准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避免出现多头制订、重复制订、标准打架,通过标准提高电梯生产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与电梯物联网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鼓励电梯物联网行业的技术创新。


  2019年3月,中国电梯协会组织起草的《基于物联网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测系统的通用要求—第1部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团体标准正式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标准与GB/T24476-2017相比,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更易于落地执行,是GB/T24476-2017的有益补充。同时,其他有关电梯物联网的系列标准,包括数据分析规则、数据安全等也已列入了相关机构的制订规划,尚需尽快启动,及早发布实施,与GB/T24476-2017一起为电梯物联网行业的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2、政府推动,企业积极参与


  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应具有连续性和明确性,至少在省级层面需要制订可行的区域性电梯物联网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修法,发布实施办法等,对推动电梯物联网发展做出明确规定,很多省、市已经实现,如无锡市根据《无锡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公共场所和新安装住宅电梯,应当配置具有运行参数采集功能的电梯安全运行监示系统,并与电梯日常维保单位有效联网”;监管部门还可以依据上述法规、规章,通过修订检验规程等技术法规,将加装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梯物联网装置列入电梯安全检验的必要项目,不符合要求的检验不予通过。


  省级政策层面以下,具体到每一个城市,则应明确提倡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鼓励、接纳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在遵从国家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电梯物联网这一智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财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7867个、投资额11。8万亿元。已签约落地项目3812个、投资额6。1万亿元,已开工项目1762个、投资额2。5万亿元,意味着这一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并成为常态。PPP模式中,根据电梯物联网项目中电梯数量多、基础设施投入大、周期长、后期运维压力大等特点,各地可重点采用“建设、移交、运营”的“BTO”模式以及“建造、拥有、运营”的“BOO”模式,数据所有权归属政府,经政府同意后允许运营企业合法使用。这两种模式下,参与建设方的责权利更加清晰且有保障,预期前景比较明朗、稳定,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快速完成项目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乘梯安全需要和政府部门加强监管需求,而此后的长期运营则交由企业进行,通过多种运营方式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此外,电梯物联网项目建设亦可以采用政府服务外包或者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


  以长远目光看待项目,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积极参与,踏踏实实把项目做好,使人民群众满意,政府满意,才有可能为企业带来后期合理、持续的经济效益。


  3、建立行业规范,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统一数据平台


  从整个产业总体上看,要将国家关于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必须尽快在政府监管部门主导下加快标准制订和宣贯实施,加强资源整合与配置,达成业内共识,保证已投入的资源不浪费,新扩建项目不盲目重复。


  政府监管部门确立了指导方针以后,行业协会、行业联盟和其它行业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组织研讨、协商、技术研究等形式,形成支撑行业发展的相关标准和行业准则等基础条件,然后通过加强企业间的相互协作,逐步消除企业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统一集中。另外,通过加强行业协作,还可以提高企业业务扩展时与有关方面的谈判能力,保护行业的正当利益。


  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目前情况是,有些城市同时有几家运营商在开展电梯物联网项目,而每个项目接入电梯数量均比较小,而资金投入却非常大,赢利点绝大部分限于通过电梯轿厢内加装的信息采集装置投放广告,但由于每个项目接入电梯数量较小,覆盖面不大,形不成信息传播的规模效应,广告收入根本无法满足项目运营需求,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不是良性循环。电梯物联网建设除了满足人民乘梯安全,加强政府监管等公益性目标之外,还可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向生产厂家、维保单位、使用单位、广告公司甚至乘梯的业主本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对商/客(tobusiness/custom)服务,以获得更多新的赢利能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市民多赢的局面。


  1、形成产业联盟,企业之间加强互补与资源整合


  每个城市中可能存在几家电梯物联网企业同时运营各自独立系统,但仅仅依靠各自接入的几千台电梯,根本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也无法产生赢利,甚至为政府提供服务的能力都达不到,自然也无法满足使用单位、业主等各方利益分享的要求,造成项目落地推广困难重重。即使是政府采用了PPP模式建设,仅靠一家企业也不可能完成大中城市数万部电梯的设备投入、运营维护,在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此,电梯物联网参与方需要放弃固守自家领地的思维局限,以开放的心态组成产业联盟,在政府政策支持推动下,集合不同企业的资金、技术、渠道优势,互为补充,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充分利用现有投入,依据国家统一标准进行改造,共享基础资源,尽快在城市建成区内形成覆盖全面的服务能力,利用资源整合产生规模效应,在平台使用费、广告费用等方面形成更强的赢利能力,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提供电梯物联网大数据服务


  分散在各个独立电梯物联网平台的数据一旦归集,并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形成大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即可产生巨大的能量,形成强劲的生产力。无论是电梯生产厂家关注的品牌市场份额、故障率等,维保单位关注的维保记录、故障响应时间、故障原因等,配件供应商关注的易损件统计等,还是业主、物业单位、房地产企业关注的电梯品牌、质量等,甚至还包括市场调查公司等潜在客户,均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得到各自需要的信息,从而产生附加价值,成为新的主要利润增长点。

鲁邦通致力为行业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通过设备物联、设备售后管理系统、电梯物联网机器人乘梯等产品和服务,助力电梯及特种设备、医疗设备、机器人、环保设备、环卫设备、电力设备和水务设备等工业客户进行后市场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开启利润增长的第二曲线。


准备好让您的设备接入数字世界了么?

鲁邦通团队特别希望与您交流,分享给您我们是如何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