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聚集了分散的优质资源,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公平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帮助智能教育进入了快车道的发展……科技力量正在重塑未来的教育格局。
2023年堪称中国智慧教育“收获之年”。去年9月,中国“国家智能教育平台”该项目获得了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该平台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学科,服务数千万教师和数亿学生,实现更多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享。
随着5G、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多方参与的教研活动如火如荼。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应用已经全面介入教育教学。智能教育在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加强智能教育系统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王晓凡长期关注教育和信息化。在他看来,智慧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上网课”这么简单。
“要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理念、治理模式、教学手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汪小帆说,这不是简单地将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而是教育模式的改变和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除了教学,数字化转型还需要面对加强教育管理、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教育公平等问题。
设备、系统和网络是支持智能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中国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积累。然而,智能教育的系统治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
以高等教育为例,在缺乏系统治理的情况下,高校可能有多个统计部门和业务平台、多个统计口径和数据接口,在对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以统计学生人数为例,由于采用的方式不同,各部门给出的统计数据很可能不一致。对此,王小帆曾提出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开辟数据孤岛。这有利于共享教育数据和资源,使数字技术真正用于教育。
从学校经理到教师再到学生,每个人都是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只有注重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培养师生数字思维,才能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王晓凡表示,他在高校信息管理实践中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数字化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范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驱动,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推动教育模式改革。
此外,东西部地区的大学仍然面临着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同一城市的大学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东西部地区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王晓凡认为,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数字技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应以更平衡、更充分的数字技术为支持。
技术与人才的结合是关键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各自为政”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
“学校管理者、教师等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王晓凡表示,他曾提议在2022年全国人大两会上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制定高校教职员工信息化素养提升计划。同时,他建议发布更详细的信息“高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性建议”,探索在高校试点设立专职首席信息官。
“在过去的两年里,提案中提到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王小帆告诉记者。
对教师来说,培训不仅仅是“上网课”,相反,要遵循教师职业发展的实践逻辑,满足教师在具体教育情况下的真实教学需求,及时准确地为教师匹配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指出,智慧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数字化能力的提高应与具体的教育场景相结合。
庞丽娟建议建立新一代智能教师培训平台,将教师教学视频培训升级为实践改进培训,开展嵌入实际教育教学过程的现场培训。
教师需要在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改进。这就要求新一代智能教师培训平台围绕教师学习、备课等核心业务,建立多模态数据智能综合收集、教育教学能力准确诊断分析、个性化学习资源智能推荐等功能。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改变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和研究范式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技术支持。”汪小帆说。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民主促进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赋权教育改革的建议》。提案提到,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变。
针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案围绕“场景”和“人才队伍”两个关键词提出建议:鼓励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丰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引导教育体系重建和教学模式创新;同时,要提高教师运用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保持教师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批判性和选择性。
近年来,我国以人工智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伦理规范,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文件。
建议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加强风险监测机制建设,加快生成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在坚持底线、倡导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授权高等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数字素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道路。”汪小帆说。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的部分文章、图片等信息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仅用于学术共享。如果您意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它!
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具备服务型制造基因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依托自身高标准建设的数字化工厂,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工业物联网通信和边缘计算产品,面向国内企业提供设备智能化和智能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企业EHS(环境、健康和安全)解决方案。依托传感与控制、边缘计算、5G通信、工业低码、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智物协同云,实现“云边端”的融合并赋能行业场景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机器人、 电梯及特种设备等工业设备行业和医疗物联网领域,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降本增效,提升经济效益。